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

學用品回收 落實資源共享



學用品回收 落實資源共享報導/諶淑婷、李榮茂、張彩鳳、莊舒仲

    暖化、油荒、糧荒、通膨……,各種問題不僅威脅地球環境,也讓人民的經濟負擔愈來愈重。為了鼓勵資源循環再利用,並減輕家長經濟負擔,桃園縣教育處從去年初開始推動「校園二手制服、教科書及學用品回收」,鼓勵縣內學校積極落實二手物品回收再利用。
  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,學校常利用校慶、園遊會、運動會、跳蚤市場等活動辦理資源回收,讓學生了解二手物品可重新找到新生命,延續價值。不少學童將穿不下的制服,或用不到的課本送回學校,希望捐給貧困家庭學生。
   目前已有一百七十七所國小積極推動,占全縣國小的七成。今年暑假前,更有不少畢業生把制服、課本和學用品送到學校,希望留給有需要的學弟妹。
 
 桃園縣教育處也提供資源回收的資料讓學生參考,例如回收一噸的紙可節省兩桶原油、七千加侖的水,以及拯救十七棵樹;回收一噸的鋁罐則可節省三十七桶原 油;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,裡面的汞和鉛含量可使六百噸的水無法飲用,約是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。以實際的例子換算,讓學生更明白資源回收對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。
 
 過去因為物資不夠豐富,不管是學用品或衣物都習慣重複使用,自己家孩子穿不下的衣服,還可以送給隔壁人家,整個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。但經濟起飛後,大家習慣即用即丟,不再珍惜物資,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荷。
   最近物價上漲,社會再度吹起節約風,也重視二手物品的利用價值。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四立說,學生捐出自己的二手制服與教科書,能夠培養惜物惜福觀念,明白一粥一飯來之不易,也可以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。學校制服、學用品若隨著學生畢業或成長而丟棄,十分可惜,張四立建議中小學,可以參考大學常見的二手物品交換方式,架設網路平臺,讓資源流通更迅速。
 
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胡雅美也認為,將不要的物品捐出或賣出,是賦予二手物品新生命的方式。學校可在運動會或家長參觀日時,請家長整理家中不用 的物品,以物易物或是低價售出。此外,社區發展協會或社區大學也會利用重要節慶日舉辦活動,讓社區居民交換家中多餘物品,或是捐給弱勢團體經營的工作坊, 加以整理後可當作商品售出。
 
 二手物品善盡其用固然是好事,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學會節制購物。胡雅美說,現在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,時常購買學用品和參考書籍,為了減輕地球汙染,最好改成適量購買,或是到二手商品店消費,說不定還可以挖到寶。
 
 胡雅美也提醒,捐出的物品最好仍有八成新,因為破爛不堪的捐贈物對下一個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傷害。大家應以「愛心」為出發點,想像捐出的二手衣物、用品是 要給自己的家人繼續使用,而不是將不要的東西丟出去。二手物品也會因為愛心捐贈重新找到生命,藉由下一個主人的愛惜使用,延續它的生命和價值。

校園二手制服、教科書、學用品回收再使用計畫



台南市佳里區仁愛國小「校園二手制服、教科書、學用品回收再使用」實施計畫
壹、依據︰
教育部推動各公私立各高中職校及國民中小學「校園二手制服、教科書等回收再利用」計畫貳、目標︰
()透過推動校園二手制服、教科書及學用品的回收再利用,培養學生養成愛物惜福、互助關愛之美德,落實環境教育生活化。
()環境資源有限,為加強資源循環再利用,並減輕家長經濟負擔,鼓勵珍惜資源、減少廢棄物的消費價值觀,期使地球資源永續利用,以造福後代子孫。
貳、實施對象:本校師生。
參、實施時間:每學期末一月及六月份辦理回收。
肆、實施方式:
()宣導時間:於每年五月及十二月份利用兒童朝會加強宣導。
()回收種類:
1.教科書部分-藝術與人文、綜合活動、健康與體育、等,保持清潔的舊教科書,自願捐出書籍供學生使用。(教學組)
2.學用品部分-鉛筆盒、書包、鉛筆等尚能使用之學用品,自願捐出供學生使用。(生活組)
3.舊衣(含運動服)部分-無破損之運動服、二手衣。(生活組)
 ()回收方式:
1.請家長將制服清洗、摺疊好後,送生活組收存。
2.生活組將回收制服分類完成後上架,提供所需之學生。
伍、獎勵方式:學生響應該回收活動,依參與率核定若干獎勵章(教師自行審慎認定)。
陸、其他事項:
()二手制服捐至學校,經本處鑑定有破損及不清潔等情形,將予以退回。
()二手制服、二手教科書、二手學用品經捐獻後,不得索回。
柒、本計畫呈校長核可後實施,修正時亦同。
  
承辦人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學務主任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校長: